掌握生涯規劃先機,減少職涯探索挫折
文/ 陳悅華 心理師
在我與青年諮商的經驗裡,常有即將畢業的學生前來諮詢,擔心自己的未來,不確定可以怎麼安排,對前途感到茫然,會談中同學一點頭緒也沒有。
多數學生到了大四才開始煩惱,如果能提早與師長的對話,除了幫忙自己心情比較安定,生涯方向也可以漸漸明確,大大縮短了生涯探索的時間與挫折。更理想的是,提早思考生涯規劃,提早嘗試與探索,不急就章,踏實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回想自己大四,也與一般多數學生相同,茫然又無助。剛升上大四時,班上同學開始找補習班,補習考研究所,我念得是中文系,看到班上一半的同學都在補習為未來打拼時,我慌了,跟家人商量,請家人贊助我補習費,便和同學們一起補習。在上課過程中,我常常不專心,心裡常想著翹課,覺得無聊,也懷疑自己是否要繼續念中文系,但這個懷疑我只敢放在心裡,沒有找老師、沒有找同學討論。考研究所時,花了好些錢報名四、五間的學校,這只是讓自己安心,是一種交差了事的心態,當然,沒用心的結果是考試考得很差,沒有考上任何一間研究所。
回到現實,我開始找工作,中文系的工作不好找,報紙翻來翻去,沒有太多機會可以挑選,為了生活,開始在幾個補習班兼課,教國小作文、教國中國文,不穩定的工作讓家人質疑我,跟別的同學不一樣的工作形態,也會覺得自己沒有出息。這段時間騎驢找馬,最後找了一家電視製作公司當編劇,能跟自己所學相關,自然是很高興,但是工作環境很不習慣,常常工作到半夜才能回家、身邊的同事菸一根接一根、演藝圈的文化等,讓我萌生了離開的想法……。
因為不了解自己,在職涯追尋上,遇到許多不如意,不清楚自己要甚麼、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對有興趣的工作又沒有勇氣挑戰。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時,很容易換工作,總覺得找不到符合興趣或能力的工作。當不了解自己能力時,面對工作,常會有不如人的挫折,也容易引發負向的想法或情緒。當工作不是因為喜歡,工作起來總缺少了一些活力,沒有熱情,好像工作就只是為了賺錢。
從我的經驗出發,發現培養「興趣」,發掘「能力」、探索「價值觀」對生涯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
- 培養興趣
- 培養開放的態度去從事不同的活動。
- 從活動中了解自己有興趣的項目,同時可以累積經驗、增加能力。
- 發掘能力
- 從師長的回饋,肯定自己擁有的能力。
- 嘗試在班級服務中負責任,提升職場上的基礎能力。
- 探索價值觀
- 透過課程/演講/座談等,練習整理自己。
- 透過與老師、家長對話,練習沉澱思考。
- 利用個別/團體諮商,從內在探索自己最在意的價值。
最後,生涯規劃可從三元素:「興趣」、「能力」、「價值觀」著手,對工作來說,有了能力,做起來輕鬆,有了興趣,做起來有趣又好玩,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做起來有意思又持久。
欲獲知更多相關訊息,歡迎來電02-2264-3905
💖情緒健康,生活安康
💖
👉還沒加入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LINE@嗎?
快點擊加入➡ http://bit.ly/2o9ZoMH
【門診異動通知】、【最新消息】 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