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衛教文章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Q[精神科] [神經科]有什麼不一樣?!                                                                                                 

 

A[精神科]  和  [神經科]  都是處理和「神經」有關的問題。

[精神科] 和 [神經科]傻傻分不清?!    

差別在於:[神經科]  是針對「構造受損」,而[精神科]  處理「功能受損」

 若用電腦比喻,[神經科]  處理「硬體」[精神科]  處理「軟體」

像中風、脊髓損傷、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坐骨神經痛、腦外傷這些跟神經「構造受損」有關的疾病, 由[神經科] 治療。

焦慮、易怒、失眠、憂鬱、幻覺、妄想、不明的頭暈頭痛、疲勞常找不到明顯構造異常,卻有功能受損的症狀,就由[精神科]處理。

 

Q:哪些狀況應該看[精神科]

 

A舉凡焦慮、失眠、憂鬱、躁鬱、幻覺、妄想、壓力引起的各種身體不適。或是找不到原因的心悸、胸悶、頭暈、頭痛、肌肉痠痛、冒冷汗、腸胃不適,都可以和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討論。

 

Q:是不是一旦服用[精神科藥物]就不能停?

 

A:精神科疾病彼此之間差異很大,大致可分兩類:功能「永久受損」「暫時受損」。什麼是永久受損呢?以糖尿病為例,是身體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永久損壞,所以需長期服藥來維持身體必要的機能。有些精神疾病是持續性的功能受損或退化,如部分的雙極性情感障礙(俗稱躁鬱症)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和部分的重鬱症 (憂鬱症), 的確是需要長期服藥的。

 

然而,一般最常見的焦慮、失眠、突發事件引起的情緒低落,是屬於 [暫時性功能失調],通常經過短期的藥物治療效果就不錯 (需和醫師討論減藥或停藥時機)。就如同感冒、肺炎、受傷、骨折一樣,只要程度未達不可恢復的嚴重程度,則 [暫時受損] 的功能都會在療癒後漸漸回復,也不需要長期服藥。

 

作者  /   葉明玫醫師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低 頭 族 焦 慮  : 別在他人身上迷失自己     

    

的確, 人不能離群索居, 也有必要關心大環境趨勢。

   但是, 何曾幾時, 對於趕流行的熱衷, 逐漸變成一個生活習慣? 或者, 我們是否也隱約感受到: 沒有和大家一樣, 會被認為落伍, 被淘汰, 被犧牲……
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調查, 全台每四人就有一人「只要一天不使用網路,會感到焦慮、擔心」。上網, 除了找樂子、聯繫感情、打發時間、獲取新知、跟隨時代脈動的需求之外, 是否也正被一種[不得不]的焦慮所驅使著?在這個資訊氾濫、網路無國界的世代, 我們是否染上了[低頭族焦慮]

  

    沒有人是完美的, 人的美麗立基於生來賦予獨特而根本的存在, 超越了價值功能之上, 然而,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 我們接受了道德、傳統、性別角色、宗教、意識形態、金錢觀、美醜標準、潮或不潮的思想等等源自四面八方的要求或慫恿, 不論我們感到嚮往或疑惑, [和別人一樣][被眾人認同]總能帶來安心的感覺, 然而, 盲目的遵循, 對於心理健康或是幸福的追求而言, 是有建設性的嗎?

  

  人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並選擇, 即使工作一成不變, 每日醒來之後, 總有和昨天一點點不一樣的清新創造力, 就是這點的不一樣給生活帶來希望,那麼,不假思索地把過去或他人想法背在肩上的人又是怎麼樣的情況呢?


  

事實上, 勇於追求表裡一致的自己,遠比我們想像中難: 為自己的判斷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為自己的幸福負責;值得留意的是, 科技生活的步調似乎超越了我們心靈的自然韻律, 人們在潮水般的資訊面前已經不習慣消化與沉澱,因為他們不想要浪費時間,即使我們的心靈和身體需要時間,即使我們與外界的連結需要時間。
 

學禪的朋友曾以鏡子比喻心境: 當你第一次照鏡子時, 你看到了自己, 隨著次數增加, 鏡子中的影像還是自己嗎? 或是帶有個人好惡或他人評斷的面貌? 時間過去了, 鏡子中的世界仍是澄澈寬廣的嗎?

面對網路資訊,不妨想想這面鏡子,擦擦這面內心的鏡子。
 

 做自己, 是個挑戰, 尼采曾說: 挑戰將鍛鍊自己的意志力肌肉。我們能否從哲人的話語獲得啟發?

作者 / 張邦彥  精神科醫師

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音樂碩士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躁 鬱 症 小 問 答         文 / 晴天身心科診所 - 葉明玫 醫師

    

Q1. 我有的家人朋友很容易突然暴怒發火,他是不是有躁鬱症?
A1. 若單只是暴躁易發火,且暴怒後,半天一天內就會恢復,通常不是躁症。若常有暴怒的情形,可能是有焦慮、壓力、            或睡眠問題,可考慮尋求身心科協助。在睡眠和焦慮改善後,暴怒情形也會大幅改善

 

Q2. 那「躁鬱症」的「躁」究竟是指什麼啊?
A2. 英文的「躁」(mania)有「狂熱、不顧後果」的意思。「躁症」的人常像嗑藥後或酒醉一樣,持續數天情緒興奮、

      激昂,且精力旺盛、睡眠減少、出現許多衝動甚至危險行為,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但事實上卻沒有飲酒或嗑藥。這樣的       狀態若超過一週,就要考慮可能有躁症情形,必須要到醫院或診所進一步確認診斷和治療。

 

Q3. 那常常很衝動,花大錢、飆車、或和人打架的人,是不是就是有躁鬱症?
A3. 平時就很衝動的人,多半是「個性」而非「病症」造成。「個性」和「病症」非常不同,通常「個性」在青春期之後就       
漸漸成形,原因很複雜,持續時間通常超過十年,改變也很困難(是長期而緩慢的)。而「躁鬱症」是一種病症,多半在       成年後才發病(但有個別差異,亦有例外),發病前後個性改變明顯,可看到明確改變的時間點 (多半一兩年內就會被發       現),在穩定服藥後通常就能顯著改善。
  

Q4. 我的親人被診斷為躁鬱症了,我該怎麼辦?
A4. 躁鬱症若在初期就能用藥物有效地控制,對大腦功能的損害其實並不明顯。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很重要。持續服藥       也是絕對必要的,因為躁鬱症一旦發病後,有超過九成的機率會反覆發作,每一次發作對腦部功能都是不可逆的傷害,       例如:智商、工作能力、抗壓能力、創造力、專注力、記憶力。即使個案情緒和行為看來已經恢復正常,仍要穩定服藥       避免復發。穩定的作息和工作,親友的支持也能減少復發率。需要親友鼓勵和協助有躁鬱症的人「持續服藥、穩定作           息、穩定工作」,並且持續給予陪伴和關懷,就能有很好的效果了。

 

Q5. 躁鬱症要吃藥吃多久?
A5. 目前的藥物效果多半只能持續一天左右,所以必須每天服藥,且維持血中固定的藥物濃度。
      舉例來說,近視的人戴眼鏡時,視力就接近沒近視的人,但不戴眼鏡時,眼前仍會是一片模糊。目前也沒有方法能回復       躁鬱症發病後腦部的變化,所以服藥必須是一輩子的,服藥也是「防止腦部功能惡化」最有效的方法

 

Q6. 躁鬱症可以預防嗎?
A6. 目前還沒有預防方法,但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絕對會減少腦部受到的傷害。許多在第一次第二次發病時就開始穩定       服藥的人,智力和工作能力都沒有顯著的受損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入睡指南】                                        文:葉明玫  醫師

  

若較難入睡或較慢才能入睡時,你可以~

1. 提早準備入睡~入睡前一小時開始準備,提早換睡衣、關掉室內一半的燈、只留幾盞夜燈或黃燈、關掉電視、放些輕音樂,坐在床旁看點簡單的書或雜誌,讓自己睡前處於放鬆狀態。

 

2. 茶、咖啡、煙或可樂,不要下午四點後使用~若一定要使用,減量、或選較淡的濃度。睡前一小時內不要洗澡或做劇烈運動。

 

3. 固定起床時間~若晚上十二點睡,盡量早上十點前要起床,以此類推。

 

4. 午睡不超過一小時~若午睡不到一小時,晚上仍不易入睡,建議縮短十分鐘午睡時間。

 

5. 白天避免躺床~或在床上做其他事。

6. 若有使用安眠藥~服藥後不要再做需動腦的工作,如用電腦、看臉書、回e-mail。

 

7. 若服藥後仍持續未入睡或夜醒後難入睡~建議喝杯熱水,若會追加藥物,建議和醫師討論後,額外開立較輕的藥物供需要時額外服用。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十問]之 (ㄧ)

 

Q1:  [早睡早起身體好] [早起早睡身體好] ? 

 

A: 早睡而不熬夜的人的確能擁有品質較佳的睡眠, 因為不熬夜能使我們在睡眠健康關鍵的時間(清晨一點到三點)進入深睡期, [早睡]未必能擔保能讓我們[早起]; 其實, 人體的生理時鐘循環為二十五小時, 和環境中晝夜二十四小時有一小時的落差, 當我們接觸早晨的光照, 生理時鐘便重新設定[開始], 而在接觸光照後的十五個小時後自然地會開始想睡覺。所以說, 健康的睡眠應該是 [固定起床的時間], 而由起床的時間來決定睡眠的時間也就是 [早起早睡身體好]

 

Q2: 睡前洗個熱水澡放鬆筋骨有助於好眠?

 

A: 洗熱水澡確實能放鬆肌肉和舒緩心情, 同時促進血液循環, 但卻有可能和自然的睡眠生理相違背, 原因是: 睡眠前身體代謝會減緩, 中心體溫下降, 若我們因洗了熱水澡而體溫上升, [身體準備休息]的狀態會被延後, 建議的做法是洗澡和睡覺時間相隔一到兩個小時, 待體溫回復或開始下降後再入睡, 即可達到放鬆後睡眠的效果。

 

3: 光照對睡眠的影響是?

 

A: 從上述Q1可知, 白天光照有助於生理上[睡眠-清醒週期]的規律化, 許多失智症照顧機構強調白天維持空間明亮, 的確能減少患者夜間不睡混亂的情形; 另外, 光照會抑制人體褪黑激素 (melatonin) 的分泌, 使得褪黑激素只在黑夜才分泌, 褪黑激素可幫助人體產生睡意並增進睡眠品質, 同時有增加免疫力和抗老以及其他重要的功能, 如果我們在夜晚持續暴露在人工光線下, 或是到了晚上12點仍未睡覺, 褪黑激素在分泌高峰期 (半夜23) 就無法正常分泌, 睡眠的品質和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

 

Q4: 隨時都能入睡, [立刻休息], 是好的現象嗎?

 

A: 我們都有過這個經驗上床後輾轉反側、折騰了許久仍無法入睡, 這個過程是痛苦且令人挫折的, 但是, 若躺床五分鐘內或立刻睡著, 反而代表過於疲勞、睡眠不足、甚至是容易生病的跡象; 一般人躺床後在半小時內可以睡著都屬於正常的, 如果一躺下就睡著, 甚至隨時都可以入睡, 那應該對生活作息和睡眠習慣好好檢視並試圖調整, 而非單以[容易入眠]來理解。

 

Q5: 長期失眠與慢性疾病的關係是?

 

A: 失眠導致隔日精神不濟, 或者硬撐著維持警醒的狀態, 人的情緒穩定度和壓力忍受程能力皆會下降, 會變得相對容易煩燥和生氣; 然而, 一般人對於慢性失眠與[身體]疾病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地熟悉。相關研究顯示, 失眠與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相關聯, 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失眠會造成罹癌的風險提高, 關鍵的原因之ㄧ, 源自於內分泌系統的失調, 尤其是夜間(深沉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褪黑激素因失眠而分泌量下降, 導致身體抗氧化力、免疫力和細胞修補能力因而下降。

 

                   晴天身心科     張邦彥  醫師 

文章標籤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身心科相關的症狀, 呈現的樣貌非常多元化, 成因也較為複雜, 每個人的個別差異性又很大, 有些問題自己已經相當清楚, 有些問題則需要醫師協助釐清後才會發覺。 一般來說, 求診的病患為症狀所苦的時間也相對較長, 有需要在第一次看診時做完整的瞭解, 以便選擇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因為, 好的治療是分階段性的

 

關於症狀和疾病方面的疑問, 也可在初診時詢問醫師, 由於大多數的不適其實並非”疾病”所造成, 對於是否生病、困擾的成因和改善方式, 都可與醫師討論。

 

除了澄清問題, 解釋病情, 治療計畫的擬定也很重要, 有些非藥物的治療方式, 更需要一點時間來學習, 如漸進式放鬆訓練, 認知行為治療等。至於藥物治療的必要性、選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等, 醫師有必要花一點時間來與您說明和討論。

 

由此可知, 花點耐心, 病患和醫師可在初診時了解問題的核心, 進而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法, 事實上, 成功的初診是[治療有效]最重要的前提

 

期待能提供您安全、值得信賴、規律而有效的治療。

 

 

張邦彥  醫師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要跟醫生講什麼?]  [這種談話方式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

以上或許是每一位求診的人都很有興趣想知道的問題。一般來說,會談除了釐清症狀、有助於確立診斷並導向最合適的治療之外,透過會談並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治療關係,有助於讓潛在的問題一一浮現,並不是說百分之百由醫師告訴你症狀或問題的核心在哪,而是經過這段完整的過程,共同發掘、標定並面對了一些潛在的問題並尋求合適的治療方式。

 

[心理治療]則是屬於一種治療者與被治療者之間的一段特殊的治療關係, 種類可大致分成團體心理治療及個別心理治療兩大類, 其中個別心理治療依其目的, 分成數種不同的模式/取向, 能夠處理的問題包含: 人際, 不良行為, 自我價值/瞭解。心理治療也有助於自我成長、甚至是自我療癒,它是一段自我了解和改變之路,需要一些時間,可能將誠實面對內心一些阻力,也未必充滿戲劇化和開悟性,更絕非[被動地]接受治療

 

綜上所述,透過會談,問題的核心有機會被發掘並確立治療的方向,而心理治療式的會談則是指一段特定的治療關係,對於治療都是相當重要的! 至於藥物的服用,對於症狀的緩解和疾病的控制,將視情況而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醫師在開立藥物前會有仔細的評估並做詳盡的討論,不必太過擔心。

 

 / 張邦彥 醫師

文章標籤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到壓力事件, 焦慮反應是正常的反應之一, 好比生活中有喜怒哀樂

長期焦慮,將有可能導致頭痛、肩頸痠痛等身體不適, 可能也會有難以專心、躁動、失眠等情形

 

如何調適壓力:

1. 和醫生討論放鬆技巧

緊握右拳收縮肌肉、持續半分鐘,然後慢慢鬆弛拳頭,打開妳的手直到手部相當放鬆,持續放鬆的狀態一分鐘

彎曲肘部並將手臂上舉於肩膀上,使得手臂與肩膀緊縮,試著持續半分鐘,然後, 將手臂下垂回復到輕鬆舒服的狀態

2. 健康均衡的飲食

3. 合宜且規律的睡眠時間

4. 培養興趣和適當的情緒發抒方法, 並且適度運動, 讓身體 [動起來]

5. 調整正向面對壓力的態度

 

情緒健康:  穩定之中能保有彈性,不至於太僵化,同時也不陷入 混亂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 會令我感到開心的事,或許會使你痛苦不已

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環境的方式,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人生

 

文/ 張邦彥 醫師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培養健康的情緒, 我們可以嘗試這麼做:                                        

 

1. 自我觀察: 學習從自我抽離出來,客觀地對部分的自己進行觀察

 

2. 審視人際關係:每個人都需要安全、誠信、可靠,並且能讓自己成長的人際關係;我們的人格是在人際關係中成形的,他人仍是我們能維持心智與情緒健康的最佳資源!

 

3. 察覺並處理壓力:適切的壓力可以創造正面的刺激,使我們充滿動力,但人需要適時調適壓力,使得刺激不致於大到令人難以承受或引起恐慌。偶而跳出[舒適區],學習容忍自己的情緒狀態

 

4. 試著說出自己的人生故事:如果我們能知道自己生命所依據的故事,就能在需要的時候,予以編輯和修改

 

 

文/ 張邦彥  醫師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焦慮的產生,與外在事件個人特質(遺傳,或經由學習而來)有關,焦慮不只是一種情緒反應,更可以影響思考的效率和內容,偶而也會影響身體的知覺感受,以及我們整體的行為模式,因而導致預期之外的不良結果。

 

事實上, 焦慮是人類的本性之ㄧ, 甚至為物種生存之所必須: 焦慮啟動了 身體 (心跳加快, 血壓上升, 呼吸急促, 肌肉收縮)和 心理 的反應, 以協助我們準備好, 足以面對環境的種種威脅。

 

然而, 過度而失當(太長, 持續太久)的焦慮反應, 使得我們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不但六神無主、變得衝動易怒、思考阻塞, 做事無效率, 生活更可能因此瀰漫在恐懼和挫折當中, 失去了原有的希望, 生產力。如前所述, 焦慮有可能導致一連串的身體不適 (心悸、冒汗、頭暈、嘔吐、胃痛、窒息感、顫抖等), 讓我們不禁懷疑: 身體是不是罹患了什麼病?

 

由於價值觀的改變, 人們被忙碌卻又相對疏離的現代生活所包圍, 不自覺地以箭在弦上的準備姿態來迎接, 若不能充分調適, 或未好好面對和處理焦慮症狀, 有可能會促使憂鬱症的發作, 自我價值觀也將受影響。

 

焦慮症又是女性最常出現的心理疾病, 也是造成失眠最主要的成因, 與焦慮相關的疾病包含: 恐慌症畏懼症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強迫症慮病症藥物及酒精引起的焦慮疾患……等, 建議與醫師討論以認清焦慮的各種樣貌, 並尋求解決之道。

 

  文/ 張邦彥 醫師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