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中時有不順遂,我相信每個人仍擁有快樂的權利和能力]
其實,快樂是一個主動經營的狀態,就如同追求成熟、追求人生意義一般,快樂需要透過[實踐]來達成。當然,藥物提供了某種程度的協助,尤其當我們深陷情緒的泥淖或感官的扭曲時,但是,藥物沒辦法把人「變成」快樂!
從幾年前的新聞便可得知,國民所得不高的不丹,97%的人民覺得自己很快樂,此數據使不丹榮膺世界第一的快樂王國。顯然地,物質欲望的滿足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帶來快樂的主要途徑。
環境並不是決定快樂品質與程度的唯一要件,尤其對於「持續的快樂」而言!
研究分析了樂透幸運得主的快樂曲線,顯示他們經歷了短暫的欣喜快感之後,長時間未必能比他人快樂,甚至不如中獎前快樂。
<快樂是一種能力?>
正向心理學家認為,環境對於我們快樂程度只影響了10%,比如說財富或是天氣,的確會影響我們的心情,那剩下的九成呢?一半來自於我們天生的特質,另一半來自於我們如何掌握、參與自身的生活,做什麼活動,怎麼與人互動,情緒掌握等。哪些和快樂相關的能力可以被強化或開發?又該透過哪些途徑來培養這些能力?生活中有沒有阻礙快樂的陷阱需要避免? 大部分的人都渴求快樂,但是,到底快樂是什麼?
<快樂是什麼?>
快樂是個抽象的名詞,可能包含身體愉悅感、情緒喜悅、成就感的滿足等,許多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也努力嘗試更具體地描述[快樂的心理狀態]。現在,讓我們先談談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的[尖峰經驗] (peak experience): 成熟的愛情、家人團聚的喜悅、美妙的性經驗、目睹嬰孩的出生、藝術欣賞帶來的深刻感動、宗教給予的心靈洗滌……,在這些能帶來高度快樂或幸福感的經驗中,我們似乎處於一種創造與自我實現的喜悅中,情緒與思緒處於和諧的狀態,對於過去定位、現在或是未來,都體認到更多的可能性和嶄新的洞悉,而經驗到自由靈性的強化。並非只有尖峰經驗能帶來快樂感,但它深刻地喚起我們對於[快樂]的鮮明印象。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人類有五種層次的需求,由低而高分別為: 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等情感的需求、自尊與自信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而尖峰經驗更接近了自我實現! 馬斯洛的理論讓我們對於快樂的層次有了啟發。
<自我改變, 迎接快樂>
自我改變,好比一趟旅程,並非一蹴可幾,我們可以是想馬拉松選手練跑的情況,需要逐次增加時間與距離,整個過程也需要恆心。當我們向內心探索:是什麼原因讓我在[改變]的路上滯礙難行? 即使我知道[需要]改變,也[很想要]改變?
有些人無法盡情地、放心地追求快樂,其實是擔心他人的眼光: 將快樂與享樂、不上進,甚至是懶散畫上等號。深層的恐懼或是期待,常驅使我們緊緊地死守在[不改變]的狀態。
以下簡單提供幾個方向,讓我們從情緒、認知行為上做些改變,這些活動能使我們準備得更好,來迎接快樂,達到內心的平靜、身心的舒適、健康的人際互動,以及靈性的滿足:
1. 好的睡眠: 研究普遍認為睡眠與免疫系統、精細動作執行、情緒穩定度、思考記憶功能、甚至是代謝、體重都息息相關,睡眠的重要性值得我們把它當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動]! 好的睡眠是指好的品質,而好的生活習慣將帶來好的睡眠
2. 常保知足感恩: 珍惜並接受週遭的美好,喜樂自然發生! 我們常聽到經歷過大小病痛的人,反而感覺比以前快樂許多,這是因為終於留意到周邊事物的美好,珍惜與感恩能帶來滿足和喜樂
3. 尋獲歸屬感,創造與他人的連結和愛
4. 動起來: 運動有助於疲憊心靈的復原、負面情緒的轉移,也對於心身的整合有益! 有些人因為工作的緣故,長期讓腦力、情緒都超出應有的負荷,運動除了增強體力促進身體健康之外,對於身心的整合修復有實質的幫助,透過運動,我們切實感受到了自己的[本],也就是我們的身體和存在感!
5. 從練習中培養勇敢: 勇於接受真實的自己,分享並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要,並勇於承受失望,同時,允許自己脆弱,接受自己也是個[人],而不是什麼都必須逞強獲勝的[超人]
6. 避免從眾和競爭: 怕[輸]故從眾,想[贏]故競爭! 人生而不同,聞道亦有先後,現實的壓力的確如懸樑刺針一般,提醒了現代人必須保有競爭力以求生存,但人們往往比過頭,在失控慾望的慫恿下拼命增加競爭項目和對手, 進而迷失了自己,而陷入無止境的負面循環!
7. 開啟創造之路: 舞蹈、音樂、文學等純粹藝術形式能超越生活的框架,兼具抒發和自我創造的功效,在純粹中,體驗高層次的美感和培養生活的創造力
8. 做有意義的事: 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快樂活泉,多一點[想要] ,少一點[應該],除了單一職業之外還有許多價值能夠定義自己,一件事要有意義,通常是要先讓它對自己有意義,才更能發揮它對其他人的意義!
9. 慢下來,完全暫停也無妨: [忙]本身就容易破壞美感經驗,緊湊高速的生活步調是造成不快樂的具體成因! 不如給自己完全放空的片刻,如冬眠般與世隔絕,待身心復甦其活力後再重新出發
10. 正念減壓冥想 (mindfulness) : 專注當下,從練習專注在呼吸上面開始,不帶批判地自我覺察(情緒、想法、身體感受),思考和情緒都源自自身,而不是[客觀事實],察覺並擁抱真實的自己,有助於放下執念和情緒的惡性循環
<結語>
機會就像陽光一般,必須先走出黑暗才能感受到其溫暖和煦! 想要擁抱快樂,除了應該避免造成不快樂的惡性循環(大部分也是學習而來的),更要開發快樂的源頭,嘗試改變自己。改變並不是忘卻現實困境,過度理想地[假裝快樂],而是從具體實踐中調整自己,讓自己準備得更好,身處艱困的環境下仍能[同時]擁抱快樂,我個人也深切體會 [職場壓力,對公權力的不信任,對生活的不確定感,對環境的失望] 是現代的台灣人民的心聲,即便如此,是不是要快樂地過生活,決定權還是在[自己]
文 / 張邦彥 醫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