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別人溫柔真誠地對待,是一種幸運
能溫柔真誠地對待別人,是一種幸福
- - - 晴天身心科診所 - -葉明玫 醫師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入睡指南】                                        文:葉明玫  醫師

  

若較難入睡或較慢才能入睡時,你可以~

1. 提早準備入睡~入睡前一小時開始準備,提早換睡衣、關掉室內一半的燈、只留幾盞夜燈或黃燈、關掉電視、放些輕音樂,坐在床旁看點簡單的書或雜誌,讓自己睡前處於放鬆狀態。

 

2. 茶、咖啡、煙或可樂,不要下午四點後使用~若一定要使用,減量、或選較淡的濃度。睡前一小時內不要洗澡或做劇烈運動。

 

3. 固定起床時間~若晚上十二點睡,盡量早上十點前要起床,以此類推。

 

4. 午睡不超過一小時~若午睡不到一小時,晚上仍不易入睡,建議縮短十分鐘午睡時間。

 

5. 白天避免躺床~或在床上做其他事。

6. 若有使用安眠藥~服藥後不要再做需動腦的工作,如用電腦、看臉書、回e-mail。

 

7. 若服藥後仍持續未入睡或夜醒後難入睡~建議喝杯熱水,若會追加藥物,建議和醫師討論後,額外開立較輕的藥物供需要時額外服用。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是令人憎惡的烏雲,也有可能擠出溫柔的雨滴,

我們不漠視陰天的灰暗,也期待降雨的時刻,

更期待雨後太陽照在水珠的光采

 

令我們厭惡的人事物,也許是更了解自己的契機

不去假裝自己沒有負面感受,在心又找回快樂時,

經歷過的痛苦,就能變成幸福的結晶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出來,就只是那麼簡單的事,

對很多人而言,需要翻過重重的山頭。


,流出來,就只是那麼簡單的事,
對很多人而言,傷口在這瞬間,才終於能開始復原。

 

晴天身心科/精神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是否留意到,

習以為常的"小確幸"~一杯珍奶,一部電影,

一個舒適有格調的空間,都是他人的"大夢想"

在這幸福的傳遞鏈裡,您是否懷著感激?

您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夢想呢?

晴天身心科診所與您一同追夢喔!!

 

晴天身心科診所關心您

# 身心科 # 精神科 # 診所 # 憂鬱症 # 躁鬱症 # 恐慌症 # 失眠 # 自殺防護 # 安眠藥 # 自律神經失調 # 思覺失調 # 睡眠障礙 #  老人精神醫學 # 過動症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裡的東西不是越多越好,

有時候,只有"少",我們才能真正去"感覺",而感覺便是領悟生命之美之ㄧ。。。。。

 

 

晴天身心科診所關心您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失眠只靠安眠藥嗎??

 

您知道好的睡眠能增進個人效率快樂感性生活

甚至更能發揮個人潛力嗎?您失眠只靠安眠藥嗎?

詢問專業的專科醫師,有效掌握自己健康的睡眠!

  

#新北市 #土城區 #身心科 #精神科 #失眠 #焦慮 #憂鬱 #躁鬱 #恐慌 #思覺失調 #妄想 #過動 #老人精神 #疲勞

文章標籤

土城合康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十問]之 (ㄧ)

 

Q1:  [早睡早起身體好] [早起早睡身體好] ? 

 

A: 早睡而不熬夜的人的確能擁有品質較佳的睡眠, 因為不熬夜能使我們在睡眠健康關鍵的時間(清晨一點到三點)進入深睡期, [早睡]未必能擔保能讓我們[早起]; 其實, 人體的生理時鐘循環為二十五小時, 和環境中晝夜二十四小時有一小時的落差, 當我們接觸早晨的光照, 生理時鐘便重新設定[開始], 而在接觸光照後的十五個小時後自然地會開始想睡覺。所以說, 健康的睡眠應該是 [固定起床的時間], 而由起床的時間來決定睡眠的時間也就是 [早起早睡身體好]

 

Q2: 睡前洗個熱水澡放鬆筋骨有助於好眠?

 

A: 洗熱水澡確實能放鬆肌肉和舒緩心情, 同時促進血液循環, 但卻有可能和自然的睡眠生理相違背, 原因是: 睡眠前身體代謝會減緩, 中心體溫下降, 若我們因洗了熱水澡而體溫上升, [身體準備休息]的狀態會被延後, 建議的做法是洗澡和睡覺時間相隔一到兩個小時, 待體溫回復或開始下降後再入睡, 即可達到放鬆後睡眠的效果。

 

3: 光照對睡眠的影響是?

 

A: 從上述Q1可知, 白天光照有助於生理上[睡眠-清醒週期]的規律化, 許多失智症照顧機構強調白天維持空間明亮, 的確能減少患者夜間不睡混亂的情形; 另外, 光照會抑制人體褪黑激素 (melatonin) 的分泌, 使得褪黑激素只在黑夜才分泌, 褪黑激素可幫助人體產生睡意並增進睡眠品質, 同時有增加免疫力和抗老以及其他重要的功能, 如果我們在夜晚持續暴露在人工光線下, 或是到了晚上12點仍未睡覺, 褪黑激素在分泌高峰期 (半夜23) 就無法正常分泌, 睡眠的品質和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

 

Q4: 隨時都能入睡, [立刻休息], 是好的現象嗎?

 

A: 我們都有過這個經驗上床後輾轉反側、折騰了許久仍無法入睡, 這個過程是痛苦且令人挫折的, 但是, 若躺床五分鐘內或立刻睡著, 反而代表過於疲勞、睡眠不足、甚至是容易生病的跡象; 一般人躺床後在半小時內可以睡著都屬於正常的, 如果一躺下就睡著, 甚至隨時都可以入睡, 那應該對生活作息和睡眠習慣好好檢視並試圖調整, 而非單以[容易入眠]來理解。

 

Q5: 長期失眠與慢性疾病的關係是?

 

A: 失眠導致隔日精神不濟, 或者硬撐著維持警醒的狀態, 人的情緒穩定度和壓力忍受程能力皆會下降, 會變得相對容易煩燥和生氣; 然而, 一般人對於慢性失眠與[身體]疾病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地熟悉。相關研究顯示, 失眠與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相關聯, 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失眠會造成罹癌的風險提高, 關鍵的原因之ㄧ, 源自於內分泌系統的失調, 尤其是夜間(深沉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褪黑激素因失眠而分泌量下降, 導致身體抗氧化力、免疫力和細胞修補能力因而下降。

 

                   晴天身心科     張邦彥  醫師 

文章標籤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會去想, 晴天身心科診所該如何定位? 

從踏入[晴天身心科診所]的那ㄧ刻開始, 我們到底能提供些什麼? 在做什麼?  

 

首先, 對於 精神病理學 與 藥理學 的研究發展, 我抱持肯定與正向的態度, 先輩的努力使我們對於疾病的縱切和橫切面, 有了清楚的觀察方向, 加上藥物的進展, 使得協助深陷疾病所苦, 以及生命遭受扭曲的患者成為可能! 而心理學的豐富性, 在臨床上, 我們得以對於人性心理情緒內在需求思考行為, 都更能妥善去了解和給予協助

    

然而, 每個人生命中的主角都是 【  自己  】, 醫學, 藥物, 別人都沒有辦法替自己判定價值和標定目的, 醫師也不例外

 

在治療關係中, 醫師某種程度上宛如一面鏡子, 使我們有機會更加真切地在關係中感受自己, 嘗試瞭解自己, 在選擇時得有更多的自信與籌碼  

而在這段治療關係中,與醫師適當的界線也是必要的

 

我願意相信, 人類除了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之外, 也有超越個人的部份, 而這或許可稱為情操的部份, 和利己的需求是獨立開來的, 如追求理想性, 堅韌, 美感經驗, 內心的平靜, 對他人或事物的愛......等, 不論是天生或漸學習而來, 這些經驗對某些人來說, 是自然  】的 

 

此外, 不論是生活中或是在治療情境裡, 真實而具體的存在  就是我們的【 身體  】, ㄧ向都是重要且不可忽視的, 健全的狀態應包含整合良好的身心狀態

 

就如同每個主角【 自己】, 醫師主觀的信念和態度 也會滲透進而影響治療的關係 

所以我說出了我的信念, 關於診所, 關於治療

 

不論是憂是喜, 希望朋友們都能珍惜生命裡當下的每ㄧ刻 ~   

 

張邦彥 

 

 

 

    

 

文章標籤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自殺, 一個看似聳動、和我們不是那麼切身相關的問題, 其實一直潛伏蔓延在我們周圍, 民國八十八年至九十九年間, 自殺名列台灣前十大死因(約每十萬人口十七個人自殺身亡), 近幾年雖退居第十一大死因, 但在去年自殺死亡人數卻有攀升之勢, 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殺問題更值得我們關注, 自殺為15~24 歲人口十大死因的第二位, 在美國, 8%的青少年曾企圖自殺。而天災、季節、甚至是媒體報導的方式, 都有可能影響自殺的行為 (暫不在本文討論)。不論時空背景為何, 自殺是個不可逆的過程, 將造成個人、家庭和社會嚴重的衝擊, 有鑑於此, 相關專業人員有義務讓社會大眾針對自殺現象和目前可行的因應方式, 有個最基本的瞭解。

 

瞭解自殺行為:

自殺的行為通常源自於對於環境壓力的反應, 常見的心理導因包含

(1) 無法脫困的絕望, 因此選擇以自殺來逃避一切

(2) 人際方面遭逢挫折: 感受到不公或委屈、被拒絕、憤怒, 從而選擇以自殺(或自我傷害)來做為懲罰他人的手段

(3) 爲了成就某事或達成特定的目的: 如宗教或軍事上的特殊情形, 然而其動機是否起源於獨立且充分的思考, 則有待釐清和予以協助。

許多的自殺者都有情緒憂鬱的狀況, 思考也充斥著普遍負面的想法, 其認知是相對窄化的(較為極端與僵化), 推理與決定的過程則較為抽象與模糊, 簡單而論, 許多具有自殺意圖的朋友們都深陷一種共通的[泥淖], 當我們了解並願意同理這種困境所帶來的痛苦, 才有可能[拉他一把]。當然, 有一部分的自殺行為是由於[精神疾病]直接或間接所導致, 這種情況, 就更需要醫療的治療。

 

您可以怎麼幫助他/?

     當我們察覺到朋友厭世的想法, 甚至觀察到其異於以往的心理、生理變化或者是行為 (如: 情緒低落敏感, 言談吐露出絕望感, 開始失眠, 脾氣暴躁衝動, 或有訂立遺囑的行為等), 就應該提高警覺! 陪伴與傾聽是最好的協助, 鼓勵其談談最近的壓力和內心的感受, 同時要避免其接觸危險的物品和場所, 溝通時宜避免責罵, 應強調具體、可經驗的正向事件, 除非必要, 不承諾對其自傷/殺的想法保密。重要的是, 對於尋死動機強、具有具體的自殺計畫, 或是有過自傷經驗的朋友, 我們應協助其就醫

 

醫師的角色?

     由於精神醫學的興起與人道主義, 面對自殺行為, 逐漸由過往道德的譴責(刑罰化), 轉移到[病態心理對於人類理性自主的影響], 醫者, 身為協助的角色之ㄧ, 並不是孤注一執地避免自殺的發生, 而是秉持尊重自主與行善原則, 讓潛在的自殺者發現自身原有的力量, 近而體認困境並非絕境, 看到眼前更寬廣的路 (有比自殺一途更好的選擇)。對於自殺者的精神病理和心理、認知特質, 以及不同族群 (性別、年齡、不同人生階段或社會角色) 的人生課題, 醫師能提供較為專業的諮詢。

 

自殺防治專線

 

     中華民國自殺防治協會 天使專線 – 0800-555-911

自殺防治諮詢  安心專線 – 0800-788-995 (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   1980 (依舊幫你)

緊急醫療救護專線   119  

 

 

      張邦彥醫師

 

 

 

文章標籤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